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动态  实验教学  实践活动  教研科研  交流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新闻动态>>正文

 
创建新文科外语实验教学新模式——吉外地球村内涵建设工作改革与创新
2020-11-04 16:50 地球村 

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始建于2009年,是一个凝聚了世界文化典型特征的仿真微缩世界,精选我校开设语种对象国代表性文化元素,通过室内装潢、模型、沙盘、图片及实物,配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展示对象国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形成仿真的语言文化环境。建造初心是建设一个集语言训练与中外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语言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架起中外文化合璧之桥梁,培养通晓东西文化的世界公民。2013年,“地球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地球村”是吉外一张靓丽的名片,在10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践行了“教学、实践、研究和交流”四大功能,对“地球村”外语教学模式做了积极的探索。教学理念方面,实施情景教学,在文化体验中习得语言,在语言学习中感受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建设方面,确立了“地球村”课程的类型、特色和评价体系,开启了《中西文化体验》、《中国文化英语说》《汽车德语》等课程的设计和“地球村示范课程”教研项目,地球村独立实验课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开展地球村特色教学探索道路。课外实践方面,形成了“吉外地球村俱乐部”“吉外模联”“文化工作坊”“走进欧洲”等品牌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了课外实践活动体系。教科研方面,“1431地球村外语教学模式”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批了省级教学研究基地“跨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开办了“地球村论坛”,为下一步开展地球村理论和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地球村将始终坚持以秦和校长“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的思想为指导,以培养跨文化人才为目标,以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为特色,加强地球村专业化教研、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设,着力开展地球村外语实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应用型、国际化的外语人才培养的地球村模式,有效支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学功能。

  主要目标包括,一是找准理论研究的突破点,科学布局、形成团队、制定规划、形成机制、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地球村教学和实践需要形成特色鲜明、更加聚焦的地球村外语教学模式,这个模式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指导,确立精准的地球村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和研究方向是关键。二是创造更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环境,形成跨文化教育的生态。为了适应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需求,地球村需要在新村建设中增加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和资源的应用,更需要建构人文的、动态的语言文化氛围,形成全校跨文化教育的生态,为学生体验多元文化精髓、习得语言,形成跨文化能力创造更好的条件。三是组建地球村“专兼外”结合的教研团队,打造外语实践教学“金课”。地球村教学需要组建更加专业、更加稳定和“专兼外”结合的课程教研团队,开展地球村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实验,及时归纳总结和研究,建成地球村特色“金课”。要以政策支持保证课程教研团队有动力、有精力、有能力去完成好教学和教研任务。四是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地球村需要建立更加开放、科学和专业的管理服务机制和管理队伍,激发地球村的活力,丰富地球村的活动和服务,让地球村常态化开放;应该创造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师生走进地球村、融入地球村。

  为进一步推进内涵建设,地球村的主要任务包括:

  第一,实施“地球村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行动”计划。

  一是做实“跨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依托省级研究基地“跨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围绕“跨文化外语教育培养体系”“语言与文化”和“跨文化外语实践教学”等领域,建立核心团队,指定带头人,制定计划、申报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二是确定研究目标。通过研讨理清思路、确定研究目标。目前提出以下目标供研究讨论:探索“文化体验教学法”:“文化体验教学法”以文化学习体验及语言实践为途径,强调教学环境与教学的和谐,动态环境触发师生互动语言生成,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该研究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外语教学有机结合,是地球村特色教学的理想研究途径,我校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拓展,做成典范。开展“文化语言学”研究: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在地球村实践的基础上,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并建立理论支撑的实践体系,是地球村理论创新的选项之一。以上三个目标短中长期结合,实践和理论比重递进,三者有机一体,可分时段、分层次推进,互相促进。

  三是发布《地球村研究课题指南》,启动校级教研项目。学校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校级科教研项目《地球村研究》,鼓励教师广泛参与,为更高层次的课题申报奠定基础。

  四是继续办好“地球村论坛”。由研究中心定期举办“地球村论坛”,围绕地球村跨文化教育理念、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课程思政、社会服务等内容开展讨论,提升地球村模式对于世界外语教学的贡献度。其范围包括校内论坛、校内外论坛及世界论坛,逐步将论坛打造成地球村教科研的品牌。论坛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讲学、中心研究人员宣讲阶段性成果,吸纳外籍教师参与研讨活动,成为宣传地球村、研讨地球村、推动地球村研究的平台和窗口。

  第二,实施“地球村外语教学模式研究行动”计划。

  一是设计地球村进阶型教学目标。包括提高语言技能、了解跨文化常识的初级目标;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了解跨文化差异及其根源、形成基本的甄别能力和正确的文化态度的中级目标;学习跨文化沟通的技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思辨能力、最终形成健全的思维和成熟的思想、担负起新时代跨文化工作的高级目标。旨在通过“跨文化外语教学”将跨文化知识融入外语教学中,使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学习跨文化知识,在体验和感受跨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技能和水平。

  二是明确地球村课程的性质。地球村

的课程主要是语言文化实践课程,类型包括文化类、口语口译类程、实训类课程、其他课程中的文化体验与语言实践环节。建设一批地球村通识课程。地球村课程具有实践性、情境性、体验性、现场性、自主探索性等特点。

  三是研究地球村教学方法。实施以语言文化体验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地球村是语言文化实践基地,课程内容和方式应以语言文化体验为主,要设计语言学习和训练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提升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对话、解说、讨论、戏剧、演讲、辩论等语言交流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

  四是强化地球村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导向。要建立科学配套的地球村课程评价体系,评价重点在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考查。

  第三,实施学生走进地球村行动计划。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地球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让更多的学生获益,才能表明地球村建设的成功。要围绕语言文化实践,设计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地球村外语学习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在文化学习和交流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包括:完善地球村语言文化服务志愿团,培育一批学生志愿者;组建十个地球村俱乐部,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其成为地球村课外实践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吸引全校学生参与各种语言文化活动;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建设和管理各种仿真交际项目,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加强语言村实践活动,将各专业社团与相应的语言村挂钩,建立“实践活动规程”,确保各项语言文化活动常规化、制度化;办好“地球村开放日”,每月举办一次“地球村开放日”,组织外教、留学生和各专业学生参与大型主题交际活动。

  展望未来,一座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地球村即将投入使用,必将为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实践、国际交流提供更加优化的生态环境,有力支持学校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目标的实现,成为学校一张靓丽多彩的名片。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地球村


 

友情链接 吉外首页 教务处 科研处 学生处 图书馆 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