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简介  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  教学研究  交流合作  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地球村>>中心动态>>正文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考察组到我中心视察
2012-09-21 14:27  

国际语言文化实践中心-中心动态-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考察组到我中心视察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考察组到我中心视察


中心动态 加入时间:2012-9-21 14:27:36 来源: 访问量:810

5月3日,由原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赵沁平、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以及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3人对我校进行了视察。与考察组同行的还有吉林省文教委主任蒋力华、副主任勾泽川、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高峰以及《人民政协报》、《协商新报》、吉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

考察组首先参观了校园,并视察了体育馆、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和地球村等教学场所。考察期间,赵沁平副主任、杜玉波副部长走进地球村的外教课堂,近距离地感受了同学们在语言文化氛围中学习外语的热情,并与在中国村里进行文化实践活动的留学生们进行了简短交流;在视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团体活动室的过程中,对我校重视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给与了肯定和好评。

参观结束后,秦和院长就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设情况向考察组做了全面汇报。秦院长谈到:学校从创办之初就一直努力探索具有华桥特色的“民”“特”“新”的发展道路,并确立了建设一所非营利性高水平百年大学的办学目标。为此,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重视内涵发展,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凝练、现代民办大学制度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华桥精神的培育以及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6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公益性办学道路, 2006年,举行了财产公证仪式,举办者做出了“学校偿还债务后的所有财产,在身后全部留给社会,继续用于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郑重承诺。这一壮举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唯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开展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

秦院长表示,学校拥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民办高校机制好、体制新,得益于全校教职工的无私奉献,得益于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探索和创新,得益于我们准确的办学定位和科学的顶层设计,更得益于全国政协、教育部、省政协、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随着本科教学评估的圆满完成和专业硕士教育的开展,学校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辜负国家重托,继续高举公益性的旗帜,做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为办好非营利性高水平民办大学不懈努力。

随后,杜玉波副部长表达了此次考察的感受。他说到:“华桥外院创办十六年来,一路走得很艰辛,走得很坚持,走得很阳光。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华桥外院是一所令人称赞的、特色鲜明的、高举公益大旗的、有境界、有品位、有追求、有内涵的民办大学,是中国民办大学的一面旗帜。民办大学有潜力,华桥外院大有希望,希望学校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开创一条新路。”

赵沁平副主任在讲话中,对如何办好民办教育谈了几点体会,他指出:“民办教育不是私营企业。民办教育的举办者需要有更高的品味,更好的素质,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意志,要有国家责任感。民办教育不同于公办教育,但同样要遵循教育规律。”他希望华桥外院继续坚定公益性办学思想,坚持特色,脚踏实地,把学校越办越好,为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秦和院长(左一)陪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赵沁平(左五)、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左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左三)及考察组其他成员参观我校同声传译实验室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赵沁平(左)、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右)与考察组成员参观我校地球村韩国村

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