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35组校友家庭走进地球村,参与第一期“校友相伴,亲子同行”校友亲子研学活动。校园里弥漫着别样的温情,那些曾从这里扬帆起航的校友们,带着岁月的沉淀与思念,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本次活动是一场跨越时光的重逢,是校友们与母校深情相拥的珍贵时刻。
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联结校友家庭与母校情感的纽带,正值学校建校30周年,校友会希望通过“游戏互动+文化体验”的亲子研学,让每位校友都能在母校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支点,共同书写“校友-母校”命运体的新篇章。

走进中国村

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
在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带领下,校友们及其子女参观了中国村、英语村、联合国村等,感受世界多元文化魅力和母校的发展壮大。英语(英德)专业2008届毕业生李浩表示:“这次回到母校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校发展得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包容。我发现母校的教育理念愈发先进,课程设置更加丰富。这次回来,不仅是知识的充电,更是情感的回溯 。”
英语(英德)专业2015届毕业生朱悦说:“再次走进母校参加研学活动,感觉既熟悉又新鲜。熟悉的是校园里那股特有的青春气息,新鲜的是看到学校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感受到母校的飞速发展。”

走进联合国村
本次研学活动也引发了校友子女的热烈反响。英语(英日)专业2017届毕业生高亚芳的儿子徐小茗怀着激动的心情说:“我最喜欢联合国村!联合国村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更让我明白各国相互尊重、友好交流是多么重要。”
2006届毕业生张鑫升的女儿张睿容兴奋地说:“我最喜欢中国村,通过参观学习,我认识到中华优秀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多么源远流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日后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走进俄语村
“看到校友们满怀期待地走进校园,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怀念,我深受触动。”志愿者张翌琰说,“校友们虽阔别已久,但那份对母校的眷恋和对同窗的情谊却从未褪色。我要以校友们为榜样,为吉外争光,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走进日语村

走进葡萄牙语村

作为长春市研学教育基地,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创建于2010年,是集语言训练与中外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语言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也是集教学、研究、交流、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教育环境,“通过语言感受文化、通过文化熏陶语言”,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地球村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目前有26个场馆,覆盖学校开设的21个外语语种。201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初审:邹超男
复审:王瑜
终审:张景成